夏日的珠海万山牛头岛,烈日炎炎,巨大的钢结构厂房内,建设者们正紧张地制造着港珠澳大桥最后的几节海底隧道沉管,努力为大桥的早日通车再立新功。6月27日,在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,中交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党支部被评为“广东省先进基层党支部”。在这个项目部,党支部65名共产党员,团结带领1500多名大桥建设者,践行工匠精神,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工程。 从2010年开始,项目部就开始为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管制造做准备。目前,预制厂已制造完成了30节如“航空母舰”般大小的海底隧道沉管,海底已建成隧道4702米,为“世纪工程”构筑了“海底大动脉”。 荒岛建起世界级“梦工厂” 2010年11月,中交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首次登上荒凉的牛头岛。他们的首要任务,是在岛上建一座隧道沉管预制厂。 “当时整个岛上遍野荒芜,尘土飞扬,没水没电,甚至连一棵遮阳的树都没有。一旦下雨,根本找不到避雨的地方。”项目部工作人员黄育波回忆。 就是在这样一个远离大陆、交通不便、缺医少药、地形险恶的荒岛之上,项目部要建设一座占地56万平方米的世界级工厂,挑战难度史无前例。 项目部党支部主动站出来,开展创先争优和劳动竞赛等活动。党支部书记唐三波说,在党支部的带领下,党员、群众积极参与技术攻关,克服国外技术封锁困难,解决了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,仅用14个月,一座全球规模最大的世界级“梦工厂”在荒岛上拔地而起。 “智造”隧道沉管滴水不漏 建成隧道沉管预制工厂只是开端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:项目部要建造比“辽宁号”航母还重的隧道沉管,毎节沉管长180米、宽37.95米、高11.4米、重达8万吨。要保证180米长的巨型沉管隧道不出现裂缝,满足使用寿命120年的要求,最大的挑战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技术。 这时,又是党员站了出来。年过半百的女党员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宝兰,带领30余人的试验团队反复配比了100多吨混凝土,终于研究出符合要求的“超级配方”。 此后,项目部通过190多道关键控制环节、1000多名工人和2000多个日夜的坚守,“智造”出了零缺陷的产品! 曾经有位号称香港“桥王”的太平绅士前来参观海底隧道,特意穿了防水鞋,但参观结束后,他不得不佩服:“沉管隧道没有不漏水的,没想到你们做到滴水不漏”。 党员引领打造“梦之队” 2014年9月,超强台风“海鸥”夹杂着暴雨呼啸而来,寄存沉管的深坞内掀起1米多高的涌浪,8万吨重的沉管在水里犹如“大象起舞”,根本无法控制。 情况危急,现场值班的党支部委员、项目副经理陈聪带头和十几名党员在暴风雨中奋战了一个通宵,为深坞内系泊的3节沉管添加了16条缆绳,保障了沉管的安全。 通过党员的带动,项目部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。5年多来,党支部通过三大培训平台,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,一大批有文化、有技术的产业工人脱颖而出,共同打造一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“梦之队”。 自开工以来,项目部坚持标准化管理理念,坚持“每一个节段都是第一个节段”的工作态度。施工现场见不到一个烟头,机械设备使用近6年依旧如新,管理人员和工人坚持每天召开班前会、做早班操,已经成为牛头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加强党建带来的优良企业风貌,是党建力量与科学管理力量相互结合产生聚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。南方日报记者潘晓晨 |
党员教育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
> 党员教育
> 学用风采
党员教育
为“世纪工程”构筑“海底大动脉”——记中交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党支部
来源:广东省党员教育网 发布时间:2016-10-13